
特朗普打算“收拾一堆国家”,但渴望与中方达成贸易协议,一个必要条件已被中方摆上台面。特朗普政府对待中国和其他国家股腰包,为什么展现出不同的态度?中方摆出的必要条件是什么?

对于那些还没有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,特朗普选择的处理方式就是威胁和硬刚,逼迫这些国家屈服。
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发出狠话,他直言,美国将不得不“收拾和修理包括印度、巴西、瑞士在内的一堆国家,要求这些国家想要与美方达成协议,必须要开放本国市场,不能做有损于美国利益的事,而且如果这些国家的产品要卖给美国消费者,那就必须按照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来。
卢特尼克的讲话展示了美方典型的“双标”立场。美国要求他国无条件对美国开放市场,当他国产品需要进入美国市场时,却要遵守美国政府设定的条条框框,美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一份平等互利的贸易协议,只能接受美国占便宜,他国吃亏的情况。

卢特尼克为了突出美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正确性,列举了欧盟、日本、英国这些盟友股腰包,对美开放市场的例子来说事。
随后,卢特尼克话锋一转,开始换一种方式威胁那些还没有与美方达成协议国家。他指出,按照特朗普的谈判方式,第一份协议总是最好的,后续协议的条件会逐渐提高。
即便是英国这样的亲密盟友,与美方签完协议后,第二天若提出同样的要求,美方就不会那么轻易的答应了,除非对方答应对付出一些代价。

卢特尼克的这番话,总结起来就是,那些在经贸问题上与美国作对的国家,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,现在不与美方达成协议,日后特朗普总统的要价只会越来越高,这些国家会吃亏更多。
有意思的是,特朗普对待其他国家和对待中国的态度具有明显区别,其他国家仍然处于美国极限施压的范畴,而中国则早就成为与美方地位平等的谈判对手,形成这种差异化态度的根本原因是手中筹码的多少。某种程度上来说股腰包,美方有求于中方的地方,比中方需要美国的更多。
因此,特朗普在谈到中美贸易协议的相关问题时,总是将“我们有他们需要的东西,他们也有我们想要的东西”挂在嘴边。

最近一次中美通话后,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韩国庆州举办的APEC峰会上会面的几率又增加了。几乎可以肯定的是,若中美元首在韩国实现会晤,双方必然会谈及中美贸易协议。
特朗普现在十分渴望尽快与中方达成贸易协议,一旦搞定中美之间的贸易协议,其他国家就好解决了,但中方却不着急与特朗普达成妥协。
即便是与美方达成新的贸易协议,也需要有一个必要条件作为基础。这个必要条件就是,特朗普明确作出反对“台独”的表述。

拜登政府时期,中方实际上已经提出过上述要求,经过一番博弈之后,拜登在与中方会面时,表明了“不支持台独”的立场。
如今台海局势发生了明显变化,中方已经不满足于“不支持台独”的表述,希望美方进一步作出“反对台独”的承诺,与中方一道遏制岛内“台独”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,否则一旦台海局势失控,美方也不会好过。

总之,台湾问题届时必然会被摆到台面上谈,特朗普不要忘了,中方手里有他迫切想要的东西,美方识相的话,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,最好按中方的意思行事。
星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